《自然發火防治的現場安全管理》講解了煤礦開采過程中針對自然發火風險所采取的一系列具體安全管理和預防措施。該文檔涵蓋了從采區巷道布置到工作面結束后的封閉等多個環節的安全要求。例如,文中提到采區巷道是否合理布置在煤層中,并且是否有相應的防火措施;工作面是否采用后退式布置以減少自燃風險;舊巷道、冒頂區域以及三角點等特殊位置是否得到了妥善處理。此外,文件還強調了工作面和采區結束后及時處理的重要性,包括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永久性封閉。高溫地段的監測與處理、氣體分析的頻率及準確性也被詳細提及。為防止自然發火,文件還列出了注水、注氮等防火方法的應用及其標準,如注氮濃度需達到97%以上。滅火管路的設置和維護情況也受到關注,確保其暢通無阻并能有效應對突發火災。束管監測系統的使用及其探頭位置的選擇被指出是監控自然發火趨勢的重要手段,發現問題必須立即采取行動。
《自然發火防治的現場安全管理》適用于煤炭開采行業的各類煤礦企業,特別是那些存在自然發火潛在風險的工作環境。它為從事煤礦開采作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及一線工人提供了詳細的指導方針,幫助他們識別和評估自然發火的風險因素,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無論是新建礦井還是正在運營的老礦井,該文件都能為其提供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依據,確保在日常生產活動中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發火事故的發生概率,保障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和礦區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