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斜井立交段施工安全技術措施》講解了針對主斜井與副平硐在特定位置的立交段施工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及相應安全措施。文章指出,主斜井和副平硐之間存在一個45.746米長的立交段,其中主斜井在92米位置進入該段,而副平硐則在172米位置進入。鑒于主斜井頂板位于砂礫層中,這為施工帶來了挑戰(zhàn),因此制定了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以確保施工安全。具體措施包括:提前由測量人員確定并通知兩個施工隊進入立交段的具體位置;當副平硐工作面距離進入點3米時停止作業(yè),并對地板進行硬化處理,待主斜井進入立交段15米后繼續(xù)施工且保持滯后15米;對于需要爆破的區(qū)域,采用震動炮技術,控制炮眼間距不超過400毫米,優(yōu)先起爆掏槽眼再放周邊眼,并根據(jù)巖石情況調整放炮次數(shù)。此外,所有涉及爆破的操作均需提前通知相關人員撤離至安全地帶,特別是井下所有人員必須撤到地面才能實施爆破。為了防止因爆破引發(fā)的頂板脫落風險,通過縮小背板和支架間距、使用鋼筋焊接加固支架、設置超前支護等手段加強頂板管理。同時,在掘進過程中每前進5.5-6米就要澆筑混凝土進行永久支護,并嚴格按照設計要求使用雙層雙向鋼筋結構。施工期間還安排專人負責觀察頂板狀況,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采取行動。嚴格執(zhí)行“一炮三檢”和“三人聯(lián)鎖放炮”制度,確保爆破作業(yè)安全有序。對于可能出現(xiàn)的冒頂情況,提供了詳細的應對方案,如利用方木或圓木搭建支撐架,并及時澆筑混凝土進行修復。
《主斜井立交段施工安全技術措施》適用于礦山建設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主斜井和副平硐交匯段的施工項目。此文件旨在為參與此類施工的專業(yè)團隊提供詳盡的安全指導和技術規(guī)范,確保施工過程中的人員安全和工程質量。適用于礦山工程技術人員、現(xiàn)場管理人員以及一線施工工人等相關從業(yè)人員,幫助他們了解如何在復雜地質條件下保障施工安全,有效預防事故的發(fā)生,提高整體施工效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