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講解了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程序、危險源識別方法以及具體的風險評價過程。《標題》描述了如何通過安全檢查表法(SCL)與作業危害分析法(JHA)識別潛在風險,其中,安全檢查表法主要是針對生產現場和其它區域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缺陷及管理漏洞進行系統性排查,并根據標準制定提問式檢查清單;作業危害分析法則關注作業活動的具體步驟分解,辨識整個過程及每步中的潛在危險源并提出預防控制方案。該內容還介紹了制定消除或控制危害對策的重要性,包括從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個體防護三個角度出發采取具體的措施以減少危害對人員和設備的影響。此外,《標題》進一步闡釋了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作為風險評價方法的詳細計算規則及其應用原則,指出可以通過D=LEC這一公式來定量判斷危險源所帶來的風險值,同時結合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以及事故發生產生的后果三方面來進行綜合評定。
《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適用于各行業企業中涉及安全管理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安全管理人員、生產一線操作員工及企業管理層。此文檔可為制造業、礦業、建筑業及其他存在較高作業風險的領域提供詳細的指導依據,幫助上述行業的人員掌握危險源識別和風險評價技能,從而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保護職工的安全與健康。此外,對于安全管理培訓機構以及希望提升安全風險管理能力的企業來說,同樣是一份極具參考價值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