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違章行為的心理學原因》講解了人類為什么會進行明知故犯的安全違章行為,并分析了這些行為背后的心理動機。文件指出,人們雖然不愿受傷害,但因為違章能夠即時滿足一些獲利心理如省時、省力等生理和心理需求,在短期利益面前,忽視了潛在的長期風險。對于遵章守規的人而言,則可能因失去即時利益而不愿意遵守安全規定。文檔深入探討了任何行為激勵水平取決于該行為效用與期望之間相互作用的原則,針對具體場景解釋違章結果會帶來直接的獎勵效應,而遵章的結果往往是少獲收益。當涉及到違反規程時,個體會權衡獲利所帶來的效用和面臨的懲罰或潛在傷害,其中,是否被發現并受到管理層面的處罰影響違章的成本計算,同時個人主觀上對危險的控制能力感知也會影響行為決策。如果一個人覺得自身可以通過特定手段避免受傷或其他不良后果的發生,可能會提高其違章的可能性。最后,文章提出通過強化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文化及改變主觀認識作為控制違章行為的有效措施,以此減少違章行為發生的幾率。
《故意違章行為的心理學原因》適用于安全生產相關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人。這一分析框架特別針對那些需要制定預防違章策略的企業管理者以及直接涉及生產流程中高風險作業的工作人員。同時,對于研究工業心理學和職業健康與安全領域的專家學者,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不僅幫助了解違規行為產生的深層心理動因,還提供了實際可行的干預建議,以促進工作場所更加重視安全規章制度,降低由人為因素導致事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