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后澆帶施工注意事項》講解了后澆帶作為超長及高層建筑解決溫度伸縮和沉降差的重要技術手段,強調施工過程中需嚴格遵循相關措施以保障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模板支撐系統獨立設置方面,指出溫度后澆帶與沉降后澆帶根據間隔時間的差異對結構要求的不同,并明確模板支撐須經過計算合理布置。對于溫度后澆帶要求砼澆筑至少間隔60天以上;而沉降后澆帶則需要等到高層主體完成之后澆注,可能間隔數月至十余月不等。在此期間為了維持后澆帶下梁板結構穩定性,必須構建相對獨立并且可以承受上方荷載以及后續施工荷載的新支撐系統,建議采用可調型支撐確保逐層卸荷安全。此外,文中還特別提到對于地下室有防水要求的部位,兩側還需設止水帶或專用模板預防漏漿問題。
針對鋼筋處理部分,《高層建筑后澆帶施工注意事項》分別闡述了溫度后澆帶和沉降后澆帶內鋼筋的不同應對策略。為保證溫度后澆帶處鋼筋能夠隨混凝土自由變形,要求垂直受力鋼筋必須斷開,并交錯分布以便后續連接,推薦采用水平鋼筋窄間隙電弧焊工藝進行重新焊接。而針對沉降后澆帶,雖然理論上可以保留連接狀態下的鋼筋,但為了不影響基礎間的相對位移,應適當減薄墊層厚度并將下部鋼筋抬起足夠高度,避免因過近接觸地面而導致保護層不足。
關于后澆帶內砼澆注前的防護措施,《高層建筑后澆帶施工注意事項》重點提到了大體積混凝土的情況。由于大體積混凝土養護過程中溫差較大可能導致裂縫問題,因此提出了從模板安裝、內部支撐搭建到最后表面覆蓋等一系列預防步驟,包括但不限于預留進人孔供工作人員進出維護,鋪設彩條塑料布防止水分侵入以及用1:3水泥砂漿壓縫找平。特別是對于地下建筑,更應該加強對底板及外墻后澆帶端頭位置采取特殊防水構造以免影響結構整體性。
《高層建筑后澆帶施工注意事項》適用于從事高層建筑設計、施工及管理工作的人員或企業單位,尤其是那些涉及到超長結構物(如高層建筑)中必須運用后澆帶技術來確保建筑物整體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場景下更為關鍵。它提供了詳細的指導意見幫助工程技術人員準確理解和執行與后澆帶有關的各種技術操作標準,從而避免常見的質量問題并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水平。此外,這份資料同樣適用于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師生學習參考,為他們理解實際工程項目中的具體要求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