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作業環境危害及措施》講解了職業危害的定義,將其界定為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有害因素而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傷害。該文描述了職業危害的嚴重性,指出從產業革命以來全球范圍內工傷事故和職業病頻發的情況,并列舉了ILO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大量人員因事故受傷甚至死亡,其中發展中國家每年有21萬人死于職業事故。文中強調我國職業危害狀況尤為嚴峻,存在職業危害的廠礦數量龐大,累計塵肺患者和死亡人數眾多,新發職業病人數也居世界首位。文章還詳細闡述了職業危害帶來的嚴重后果,包括損害勞動者基本權利、影響社會穩定、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以及損害國家形象等。此外,列出了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如粉塵類、放射性物質類等,并提出職業危害預防與控制的基本原則,要求優先考慮預防與控制對策,在經濟效益和健康安全間做出正確選擇。針對高溫作業,定義了其概念,即工作地點氣溫高于室外氣溫2度或以上的工作,同時分析了高溫作業的氣象條件和類型,指出了高溫對生理功能的多方面改變,如體溫調節、水鹽代謝紊亂等,并提出了防暑降溫的具體措施,包括工程技術措施和衛生保健措施。
《高溫作業環境危害及措施》適用于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中涉及高溫作業的各類企業和單位。具體包括冶金、建材、化工、電力等行業中存在生產性熱源的工作場所,這些地方的氣溫往往超過正常范圍,對勞動者健康構成威脅。該文檔同樣適用于從事相關工作的管理人員、安全工程師以及一線工人,旨在幫助他們了解高溫作業的危害,掌握有效的防護方法,確保勞動者能夠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工作,減少高溫引發的職業病和意外事故,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