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下管理制度》講解了槽下作業中各個管理環節的具體要求與相應的考核措施。制度強調每月定期對槽下設備加注潤滑油,并分配各班組負責皮帶潤滑點;未按時進行或造成不良后果會有經濟處罰,確保設備的良好運行狀態。文件指出要時刻保持現場及休息室衛生,包括及時清理漏料、灑料現象,在各類檢查中未達標準將受到相應經濟懲罰。當班班組需清理返礦和返焦篩網,遇礦石焦炭異常狀況立即通知爐內操作人員;篩網未清潔影響過篩效果時,按情況程度給予班組一定數額罰款。
文中詳細描述了對槽下設備必須做到隨時候檢和維護,巡檢工作不到位將視情節嚴重予以警告直至開除處理,確保高爐穩定進料。對于票據開具如調劃單與出門證也提出了嚴格的規范化要求,出現差錯需要標明“作廢”,交接班本須注明單號及車數并保管好憑證,一旦發現虛開發票會嚴查到底。工具的管理和使用同樣不容小覷,借入借用嚴格責任到人,發生損壞或者丟失必須照實賠償,若重復發生還會有附加罰款。為強化班組職責,明確了詳細的交班接班流程以及現場核實設備與上料詳情,強調不能隱瞞拖延問題給其他班組,否則也會面臨嚴格處置。同時,針對勞動紀律以及現場環境按照工廠相關制度執行,人員請假換班規定也有具體要求。
《槽下管理制度》適用于冶金行業的煉鐵廠及相關槽下作業場所。此規定涵蓋了從槽下設備日常潤滑保養、現場和休息室環境衛生,到工具管理使用的多方面內容。尤其涉及在高爐正常運行的關鍵區域中,對當班班組的具體職責明確和規范,確保每個作業細節都能得到有效監控與管理。這對于保障生產過程安全高效地運行,避免人為失誤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該制度中的考核細則,為提高工作人員責任感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