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護措施管理制度》講解了在企業內建立和實施有效救護措施的多方面要求,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有充分準備以降低損害。此制度闡述了不同區域配備滅火器的具體數量規定,明確指出廠房、操作室、油庫及材料庫需配置足夠數量滅火器具的重要性,為初期火災撲救提供硬件支持;提及對于所放置的滅火設備必須進行日常清潔與檢查并按照既定計劃按時更新設備,從而確保設備處于最佳狀態隨時可用。針對可能存在一氧化碳危險環境,《制度》要求相關場所應顯著公示CO中毒應急預案,以便于員工迅速了解響應步驟,最大限度減輕潛在威脅造成的影響。關于應急水源,強調至少保證兩個供應點的存在,使得無論哪個角落發生緊急狀況時都能獲取必要的用水援助。文件進一步對安全通道做出明確規定,確保其無障礙,允許人員能夠順利進出建筑物,保障逃生路徑的安全暢通。針對通訊設施維護也提出了具體規范,一旦發現崗位電話等關鍵聯絡工具出現問題要及時上報修理,確保其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況。該制度同樣關注防汛準備工作,包括保證充足且妥善管理的防汛物品儲備量,并落實專人專管措施,使物資存放有序并在必要時快速調配。同時重視職工培訓,鼓勵開展各類應急預案的學習教育活動,力求每位員工熟練掌握應急預案內容以便高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險情。
《救護措施管理制度》適用于各類生產企業特別是涉及易燃易爆品生產儲存的石油化工企業,以及存在較大規模室內作業環境如機械制造工廠。適用于此類企業的管理層至基層員工,旨在為他們提供全面而系統的指導方針,用以優化自身的安全事故防護能力,通過規范救護措施提高企業在面對突發事件中的自我保護效能。這些規則同樣適用于擁有大型廠房或者倉庫設施的單位,這些場所因內部空間廣闊結構復雜可能面臨的消防和人員疏散風險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