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亳州市“1.9”較大中毒事故.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亳州市 1.9 較大 中毒 事故
- 資源簡介:
-
《亳州市“1.9”較大中毒事故》講解了發生在2014年亳州的一起因非法操作和救援不當造成的嚴重中毒事故。該事件發生于1月9日上午,張衍榮指揮李傳友在泵操作井中修理堵塞的甲硫醇鈉管道過程中,由于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護措施導致李傳友吸入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昏迷。隨后,在場其他人員也相繼嘗試救援并同樣不幸中毒,最終導致李傳友、張衍榮等四人死亡,另有兩人輕度中毒。對于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調查結果顯示,作業現場人員違法規定擅自對存在危害性氣體環境下的管道進行檢修以及不恰當且無防護救援行為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導火索。間接原因涉及王正彥和張衍榮無視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行為——他們既無有效審批手續也沒有必要的安全管理機制就從事相關建設生產活動;同時康達公司在清楚了解上述二人資質缺失情況下仍然為其提供場地支持;并且多級地方政府及職能部門的安全監督工作未能深入徹底排查隱患,從而使得非法生產現象得以滋生和發展。基于此,文件還針對預防此類事件再發提出了具體措施:強調了開展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治理活動的重要性,加強危險化學品企業的監管執法力度以保障合法合規經營,明確企業和相關部門須嚴格遵循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制度流程并強化責任意識。此外,強調需要加強監管部門的人才隊伍建設,并確保危險化學品的后續處理做到完全的安全處置。
《亳州市“1.9”較大中毒事故》適用于各類存在危險化學品加工或儲存環節的企業單位參考。特別是從事與含硫化物相關的化工生產部門應當重點學習。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包括各級安全監督員也能從這起事件中學到寶貴經驗,用以指導日常監督執法工作中如何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規范企業內部安全管理流程、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并為今后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提供更多實踐經驗支持。該文檔有助于提醒所有參與者充分認識安全生產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共同致力于創建更為穩定和安全的工作環境。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