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礦山井下如何預防水害.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礦山 井下 如何 預防 水害
- 資源簡介:
-
《礦山井下如何預防水害》講解了在汛期頻繁發生礦山水害事故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預防礦山井下水害。文章引用國家局數據指出,在7月1日至7日短短七天內,全國發生了5起礦山特大事故,其中4起由水害引起。為解決這一問題,山東科技大學從事礦山安全研究的程衛民教授介紹了礦井透水的8種征兆:發潮、發汗、流水或滴水、掛紅、空氣變冷、硫化氫氣味加大、水叫以及鉆孔底發軟或出水。這些征兆是判斷是否接近積水區的重要依據。針對技術措施,文章重點介紹了分段下行探水法,強調這種方法既適用于水頭低的老空水也適用于水頭高的積水。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逐步放盡積水,確保每次探放遇到的水頭高度控制在安全限度內。此外,文章還討論了鉆孔布置與數量確定的原則,要求根據煤層厚度、傾角大小等具體情況來安排探眼,以最少的探眼達到全面控制透水的目的。同時,文中提到要掌握安全超前距離,探水的超前距離至少保持20米,并建議對探水設備不足的單位參考當地過去的透水經驗。最后,文章指出在進行探水時應提前做好放水準備,包括安裝放水管等。
《礦山井下如何預防水害》適用于礦山企業尤其是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一線作業人員。該文檔提供了詳細的預防水害的技術指導和操作規范,有助于提高礦山企業在汛期或其他高風險時期的安全生產水平。通過對礦井透水征兆的識別和應對措施的學習,能夠有效降低水害事故的發生率。對于缺乏專業探水設備或設備不足的企業來說,本文提供的經驗和建議尤為寶貴,可以幫助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探水方案,保障井下作業的安全。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