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井筒修復施工措施.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井筒 修復 施工 措施
- 資源簡介:
-
《副井筒修復施工措施》講解了副立井的工程概況、地質條件以及詳細的施工方法和質量要求。副立井作為公司主要進風井及提升運輸通道,全長313米,直徑4.5米,凈斷面15.9平方米,周長14米。從上0-150米為砌碹支護,150米-313米為錨網噴支護。由于淋水及風化影響,錨網噴支護段出現局部噴層脫落和巖層裸露問題,影響提升運輸安全。因此決定對井筒井壁錨網噴支護段進行修復,具體位置為150米至313米,全長163米。根據鉆孔資料分析,井筒共揭露1-12號煤層,巖層傾角19度。修復段分別揭露4號至12號煤層,其中四層、六層、十一層煤厚度較厚,需加強錨桿預緊力檢查。施工方法包括從上往下清理井筒及罐道梁上的懸矸及雜物,搭設操作平臺,進行錨網梁支護和集中噴漿。支護方法采用18×1800毫米的全螺紋鋼等強錨桿,使用鐵托盤及鋼筋梯子梁壓菱形網,錨桿間排距800-1000毫米,每根錨桿使用2塊樹脂藥卷,錨固力不小于100千牛,予緊力不小于400牛·米。噴漿厚度100毫米,嚴格按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中規定標準進行。施工程序還包括生產準備,如工具材料準備、清理井口雜物、關閉防火門、懸掛警示牌、試驗通訊信號、下放罐籠、敷設風水管路及電纜、搭設操作平臺等。
《副井筒修復施工措施》適用于煤礦行業中涉及副立井修復施工的相關單位和個人,特別是負責井筒修復工程的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以及一線施工人員。該文檔提供了詳細的操作流程和技術規范,確保在修復過程中遵循科學合理的方法,保障施工安全與質量。對于需要進行類似井筒修復工作的企業來說,此文檔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可以幫助其制定具體的施工方案,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