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產后期奶牛原發性亞臨床酮病判定DB15T1899-2020.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產后 奶牛 原發性 臨床 判定 DB15T1899 2020
- 資源簡介:
-
《圍產后期奶牛原發性亞臨床酮病判定》講解了圍產后期奶牛發生原發性亞臨床酮病的具體情況,包括疾病的術語定義、發病原因、臨床表現及檢測方法。該文件規定了奶牛在圍產期后期由于能量負平衡所引發的亞臨床酮病的詳細判別依據,并明確指出其病理基礎在于泌乳量大幅增加而干物質采食不足,導致體內大量動員脂肪轉化為酮體。文中闡述了此病癥的主要誘因,涉及圍產前期高營養喂養與產后低采食量的情況,并對亞臨床酮病的癥狀如產奶量減少、食欲缺乏以及奶和尿中的酮氣味進行描述。同時文檔詳細說明了兩種主要檢測方式:血酮儀測定法和酮粉檢測法及其各自對應的判定標準,旨在幫助從業者更科學準確地診斷奶牛健康狀況。
《圍產后期奶牛原發性亞臨床酮病判定》適用于從事奶牛養殖與畜牧獸醫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無論是大型養殖場管理人員還是從事基層獸醫服務的工作人員,只要涉及到圍產期奶牛健康管理,皆能從中受益。本標準覆蓋的范圍主要包括牧場管理方對奶牛日常健康監控的技術要求,也為科學研究工作者提供理論支撐,確保圍產后期奶牛的生產效率和身體健康得到有效維護。
展開閱讀全文

關于本文
相關文檔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