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毒蛾防治技術規程DB15T1563-2018.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毒蛾 防治 技術規程 DB15T1563 2018
- 資源簡介:
-
《舞毒蛾防治技術規程》講解了內蒙古自治區范圍內舞毒蛾的防治技術及標準,具體涉及蟲情調查和分級、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藥物防治等內容。該規程詳細介紹了針對舞毒蛾的不同防治措施和技術要求,其中包括燈誘法和性引誘劑法用于燈光和化學誘捕、人工摘除卵塊以清除潛在威脅;利用病毒和細菌進行生物控制等策略;并提供了幼蟲蟲口減退率來評價防治效果的方式。文件對發生區域范圍的確定提出了明確的方法論,例如采用踏查線路調查舞毒蛾寄主分布區域內50米范圍的蟲害情況,并按公式計算危害小班比例以及相應的發生(受害)程度等級,將輕度、中度、重度三種受害情況量化為特定蟲口密度數據。此外,在防治后進行防效檢查和評價環節,根據不同藥物類型設置了合理的藥效評價時間,確保能夠準確評估實際防治效果。
《舞毒蛾防治技術規程》適用于內蒙古自治區林業與草原部門及各級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和生態維護工作人員,尤其適合森林保護專業人員、森林病蟲害防治單位、檢疫管理機構以及地方基層從事舞毒蛾防治的具體實踐者參考使用。本規程覆蓋的行業領域包括林業生態保護、害蟲防控和資源可持續管理等方面,其適用群體需對林木害蟲防治有一定的技術需求和專業背景,同時也可作為相關農業技術人員的輔助參考資料。
展開閱讀全文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