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技術規范DB15T1107-2017.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信用 信息 征集 共享 技術規范 DB15T1107 2017
- 資源簡介:
-
《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技術規范DB15T1107-2017》講解了信用信息征集和共享的關鍵技術和實施框架。該文檔描述了信用信息采集、處理、交換與整合的技術要求,包括前置機部署方式及虛擬終端接入兩種數據共享形式,詳細界定了適用于業務數據量較大且數據交換頻繁部門的前置機架構和技術標準,同時明確了適用于數據量較小的輕量化虛擬終端方案。文檔強調了信用信息清洗、比對和校驗等處理流程,并提出了具體的校驗規則與反饋機制,如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核心的比對流程以及失敗數據重新校驗機制。此外,《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技術規范DB15T1107-2017》定義了保障信息安全的相關措施,包括身份認證方法及其詳細登錄驗證過程,確保信用信息在傳遞與共享中的可靠性、準確性和安全性。通過標準化的數據交換與安全技術規定,該文件旨在規范各類政務部門之間的信用信息共享,構建高效可靠的征信體系。
《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技術規范DB15T1107-2017》適用于各級政府部門及社會機構在開展信用信息交換與共享時的設計和技術實施方案。涉及的具體行業領域包括政府職能部門、金融機構、公共服務單位以及其他需要建立和完善信用數據庫的相關組織。該文件尤其適合于內蒙古自治區范圍內進行信用體系建設與信用管理工作的人員參考使用。對于負責信息化建設、信用平臺設計的技術團隊或從事社會信用管理的研究人員,它也可提供詳實的指南,助力其提升信用信息處理與共享的工作效率與規范水平。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