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地保存林木種質資源監測技術規程DB15T1775-2019.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異地 保存 林木 種質 資源 監測 技術規程 DB15T1775 2019
- 資源簡介:
-
《異地保存林木種質資源監測技術規程》講解了異地保存的林木種質資源監測相關技術規范與操作標準,涵蓋了從基礎的術語定義到實際操作中的具體步驟等內容。《規程》描述了對異地保存庫內不同種類林木資源進行有效監測的體系,涉及范圍包括生長指標、物候期特性、適應性表現以及環境條件等關鍵參數的全面觀測。文中明確規定了在定植后的第三年起,開始開展長期監測的要求,并詳細列舉各類樣株數量、劃分監測單元的原則以及標記和管理方法。對于具體的生長指標如樹高、地徑、主枝長度及植物不同類型的物候期變化特征,《規程》提供了細致入微的記錄方式。此外,在適應性指標方面,針對樹木可能遭受的多種生物與非生物脅迫情況設置了明確檢測標準,包括枯死、腐爛、蟲害等問題的識別方法。《規程》同時對氣象條件、土壤質量和污染物狀況提出了系統性的監控指標和頻率安排要求。
《異地保存林木種質資源監測技術規程》適用于從事異地林木種質資源管理和研究的機構與個人,包括生態建設公司、科研院所和地方林業管理部門等領域。它為負責建立與維護異地保護基地的專業人員提供了完整的監測技術和管理依據,特別是內蒙古地區的森林生態系統從業者。通過實施此規程,相關行業可以在保持資源多樣性和穩定性的同時,更好地實現長期動態監測與數據分析的科學化、標準化運作,提高監測效率和數據準確性。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