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種質資源收集技術規程DB15T2578-2022.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種質 資源 收集 技術規程 DB15T2578 2022
- 資源簡介:
-
《草種質資源收集技術規程》講解了草種質資源收集的技術流程、操作規范和具體要求,涵蓋了草種質的野外采集、征集和引種三個方面的具體內容。該規程明確了草種質資源收集的關鍵環節和技術要求,包括準備工作階段(隊伍組建、資料查閱與工具準備、方案設計),野外采集階段(按生態類型劃分區域、依據種子成熟特點確定采時間、完成詳細的采集記錄、植物標本與種子的實際獲取及量的規定)和后續的室內整理階段(數據分類鑒定、評價以及資料編制)。文件通過引用一系列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如GB/T 2260和NY/T 3800等,細化了各類草種基準量和收集量的計量原則,并對稀有種和瀕危種類提出了特殊保護性的適度采集指導方針。同時,規程特別指出針對不同植物類型采用手工摘取或工具收割相結合的多樣性方式來獲取樣本,從而確保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和完整度,以適應后續保存、科學研究及對外交流需求。
《草種質資源收集技術規程》適用于內蒙古自治區區域內從事草種質資源收集的相關專業人員及機構,包括但不限于林業和草原管理部門、農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以及致力于生態環境修復的企業和個人。它為草種資源收集領域的從業人員提供了系統化的指導依據,適用于各類草本植物的種子、根莖及其他繁殖體的收集和保育工作。該規程特別針對草原生態保護區域中野生和特有草種的保存提出科學依據,因此非常適合于涉及草類植物遺傳資源管理、生態研究、植被恢復及可持續利用的專業領域使用。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