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損害鑒定技術規范DB15T2260-2021.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草原 損害 鑒定 技術規范 DB15T2260 2021
- 資源簡介:
-
《草原損害鑒定技術規范》講解了草原損害鑒定的內容、方法和工作程序,為內蒙古自治區范圍內因人為活動導致的草原損害情況提供了科學、系統的技術依據。《標題》描述了草原破壞的主要行為及造成的損害結果,如植被蓋度、生物量下降以及土壤特性變差等,同時還針對損害行為的具體發生時間和空間范圍給出了明確說明,并將鑒定指標體系分解為核心指標與輔助指標兩大類進行細化闡述。文件對核心指標,包括損害面積、植被指標、土壤指標和景觀指標分別進行了詳細界定并提出相應的計算方法,而輔助指標涵蓋了開采或開墾年限、復墾措施等多方面內容,并對其確定方式進行逐一規范。特別是在關鍵公式上,提供了諸如優勢種重要值計算和土壤綜合養分指數測算等實用工具,為后續準確評估提供支持。
《草原損害鑒定技術規范》適用于內蒙古自治區內涉及草原管理、生態修復及相關監管部門的專業人員使用,涵蓋農牧廳、環保機構及研究單位等多個領域,同時也適合作為執法部門打擊非法破壞草原行為時提供權威的技術指導和支持依據。文件特別針對那些因為人為開采、建設等活動而導致草原面積縮減、生態功能退化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用,幫助制定更為合理的草原保護與恢復政策。該規范還可作為高等教育或職業培訓中草原資源保護課程中的參考資料,推動相關從業人員提升專業素養。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