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術語DB15T2379-2021.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草原 生態 保護 修復 術語 DB15T2379 2021
- 資源簡介:
-
《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術語》講解了常用草原、草原生態及其保護和修復相關的術語和定義,這些術語為草原生態的評價、研究及實踐活動提供了統一的標準。文件明確了諸如草原、草地、草場等核心概念,詳細區分了“三化草地”的表現形式及其形成機制,并進一步闡述了草原基礎術語中涉及的各種土地生物資源屬性和劃分標準。例如,“退化草地”指生產力下降、優良牧草減少、生態服務功能受損的過程;“沙化草地”描述的是因風蝕等因素造成生產力衰退的現象;而“鹽堿化草地”則是表土流失引起鹽堿濃度上升的結果。在草原生態部分,文檔還探討了草地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具體內容,涵蓋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的核心機制,并延伸到多功能性與服務等概念,強調了草地自然資本與人類福利結合的重要性。同時,《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術語》提出了生態價值與安全的概念,對如何評估并保障草地的生態貢獻提供了科學支持。
《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術語》適用于草原生態保護領域的科研人員和相關實踐人員,具體行業領域包括草原資源管理、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草原科學研究及教學等領域。此外,從事草原法制定與實施的政府部門、生態監測機構以及草原相關的農牧業生產主體也能從中受益。文檔內容有助于統一行業內術語規范,提高技術溝通效率,促進多部門之間的協作與發展。它不僅是草原生態保護工作的重要依據,也適用于需要科學術語支撐的學術論文撰寫與項目評審過程。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