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瑞香狼毒發生等級劃分技術規程DB15T3241-2023.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草原 瑞香 狼毒 發生 等級 劃分 技術規程 DB15T3241 2023
- 資源簡介:
-
《草原瑞香狼毒發生等級劃分技術規程》講解了草原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發生等級的劃分依據及相關計算方法。文件描述了蓋度、密度作為核心監測指標,并將分枝數與叢幅列為輔助指標,高度列為參考指標的體系結構。調查在狼毒開花盛期實施,遵循NY/T 1233的技術要求進行。文檔詳細介紹了如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并通過多個公式的應用來得出最終因子得分。具體而言,通過標準偏差、均值等數學工具完成了觀測指標公因子得分與最終因子得分的運算過程。此外,針對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種發生等級,規定了不同的因子得分區間及其相應的群落特性描述,如種群蓋度比例、種群密度范圍等。附錄部分提供了狼毒形態學特性和其發生特征對應因子得分的具體數值范圍。
《草原瑞香狼毒發生等級劃分技術規程》適用于內蒙古自治區內的天然草原地區,主要面向負責林業和草原生態管理的專業人員,以及從事草原保護和研究的技術人員和機構。該標準可為草原生態系統監控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也可作為評估和治理狼毒危害的基礎指導文件,服務于政府部門、科研單位及基層工作站等領域。同時,這一規程有助于制定更加精準的生態保護政策,并在實踐中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與管理目標。
展開閱讀全文

關于本文
相關文檔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