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建筑防雷技術規范QX189-2013.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文物 建筑 防雷 技術規范 QX189 2013
- 資源簡介:
-
《文物建筑防雷技術規范》講解了適用于文物保護單位的防雷分類及標準要求,詳細闡述了防雷工程的設計、安裝施工及維護與管理的各個流程和技術規范。規范定義了文物建筑相關的術語和關鍵部件,描述了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等核心防護要素的具體技術參數與布置原則。文檔還明確將防雷分為三類,第一類適用于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部分省級重要單位以及特殊高度或存在雷擊史的單位;第二類為一般省級及有相關風險的市級或縣級文物建筑;其余劃為第三類。《文物建筑防雷技術規范》提供了詳細的勘察要點,要求對文物環境、結構材質、電氣設備現狀進行詳實調查,確保設計方案能夠兼顧保護文物原貌和提升防雷效能的目的。在設計環節強調考慮防雷方式對接地裝置的影響以及設備器材的技術選型,并提出了具體的施工要求和后續管理制度,如防雷網格尺寸設定、獨立接閃桿應用方法等。此外,對鋼筋混凝土建筑的接閃措施也提出了相應的國家標準。
《文物建筑防雷技術規范》適用于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各類古建筑、歷史建筑和傳統構筑物等不可移動文化遺產。主要針對各級別的國家級、省市級文保單位中的木結構或混泥土結構建筑物,尤其對于具有較大火災隱患及遭受過多次雷擊風險記錄的重要歷史文化遺址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同時其他未定級但屬于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筑也可參考此標準進行雷電防護工程建設,以保障其安全性和延長使用壽命。此規范覆蓋行業包括氣象監測部門、文物保護機構、建筑設計院所及其配套工程施工企業等相關領域。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