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類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調查技術規范DB3213T1073-2025.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農作物 病蟲害 監測 調查 技術規范 DB3213T1073 2025
- 資源簡介:
-
《三類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調查技術規范》描述了在宿遷市開展特定三類農作物(包括玉米、蔬菜和棉花)主要病蟲害及草害監測的詳細方法和程序。此規范涵蓋了九種常見病蟲害:玉米銹病、蔬菜霜霉病、蔬菜白粉病、棉鈴蟲、小菜蛾、甜菜夜蛾、蔬菜蚜蟲以及稻田與麥田的草害,規定了監測調查的具體操作細節以保障數據準確性和可靠性。文件首先闡述了監測工作分為系統監測調查和大田普查兩類,并對兩種方式進行定義:前者為定點定時的方法用于跟蹤某一具體位置病蟲草發生消長;后者覆蓋較大區域用于總體狀況評估。對于每一項作物或病蟲害,文檔深入描述從選擇監測地點、確定取樣點數到具體觀察記錄方法的全部步驟。以玉米銹病為例,文件詳盡介紹了系統監測和大田普查的操作方式,在不施用防病藥劑的情況下進行定株定葉觀測,并明確計算病葉率和病情指數的方式。同樣,在蔬菜相關病害監測部分如蔬菜霜霉病、白粉病中提供了詳細的監測流程說明;對于害蟲比如棉鈴蟲,則制定了基于成蟲誘集數量及生理狀況評估的系統監查方案。
《三類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調查技術規范》適用于從事農業生產和技術指導的專業人員,特別是那些直接參與到農田管理和農作物保護的從業人員。該標準旨在為宿遷市地區的農業技術人員、病蟲防治專家提供一個科學依據和支持,確保他們能夠在進行作物生長期間的關鍵病蟲害和雜草監測活動時遵循統一且高效的工作指南。這份地方標準同樣也能夠服務于科研機構的研究者們,幫助他們在制定地區內農作物健康狀態的預測模型、分析病蟲害趨勢變化方面獲得更為可靠的現場數據支持。通過推廣這一規范,期望進一步提高區域內農業病蟲監測水平及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