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地固碳速率監測技術規程DB15T3769-2024.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草地 速率 監測 技術規程 DB15T3769 2024
- 資源簡介:
-
《草地固碳速率監測技術規程》講解了草地樣地和區域尺度的固碳速率監測方法。文件詳細描述了草地生態系統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碳并儲存在植物或土壤中的過程,并規定了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內的固碳速率計算方法,常用單位為g C m-2s-1或t C hm-2a-1。文中定義了凈生態系統碳交換(NEE),即單位時間單位面積草地生態系統從大氣中吸收與釋放的碳通量的凈平衡值,常用單位為g C/m2/s或g C/hm2/a。還解釋了生態系統碳密度,指單位面積和一定深度土體下草地生態系統的有機碳總質量,包括植被和土壤有機碳密度,單位為g C/m2、kg C/m2或t C/hm2。文件介紹了兩種主要監測方法:渦度相關法和箱式法。前者基于微氣象原理估算垂直風速與物質或能量脈動的協方差以估算碳匯,后者通過測量特定環境中的碳濃度變化來確定碳通量。直接測量法適用于日、月、季節和年等不同時間尺度的固碳速率監測,觀測儀器包括渦度相關測定系統和箱式法測定系統。渦度相關測定系統測定的空間尺度是100 m2至10 km2,而箱式法測定系統適于樣方尺度(1 m2至10 m2)的監測。對于樣地設置,應選擇代表監測區主要植被類型和利用方式的地塊,并根據是否有放牧和打草利用情況設置圍欄及進行相應管理。監測頻次方面,全年連續監測,渦度相關法的監測頻次不低于0.5 h至1 h,自動箱式法的監測頻次不低于1 h至2 h。設備維護包括定期清潔儀器表面和去除異物,紅外分析儀需每年標定一次。固碳速率計算則基于渦度相關和箱式測定系統的測定值為小時的凈生態系統碳交換(NEE),不同時間尺度的固碳速率為NEE累加值的負值。
《草地固碳速率監測技術規程》適用于草地生態系統的固碳速率監測工作,尤其針對內蒙古自治區及其周邊地區草地生態系統的研究機構、監測站和相關政府部門。該文件為從事草地生態研究、環境保護、草原管理和碳匯交易等領域的專業人員提供了一套標準化的操作指南和技術支持。通過遵循這些規程,相關人員能夠更準確地評估草地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為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保護政策提供數據支持,同時也為實現草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