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水面生態漁業資源監測與資源量評估技術規范 湖泊與水庫DB32T4910-2024.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大水面生態漁業資源監測與資源量評估技術規范 湖泊與水庫DB32T4910-2024 大水 生態 漁業資源 監測 資源 評估 技術規范 湖泊 水庫 DB32T4910 2024
- 資源簡介:
-
《大水面生態漁業資源監測與資源量評估技術規范 湖泊與水庫》講解了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標準文件,該文件由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起草并實施。文件詳細規定了大水面生態漁業資源監測與資源量評估的全面要求,涵蓋監測內容與指標、監測點位布設、監測頻次及方法、資源量評估以及報告編寫和資料歸檔等環節。文件首先明確了術語和定義,包括大水面、生態漁業、水域承載力、漁業資源和拐點年齡等關鍵概念,并引用了GB/T 8588-2001、SL 196-2015等多個標準作為規范性引用文件。在監測內容方面,文件列舉了水質、水文、浮游生物及底棲動物、魚類群落結構等多項具體內容及其相應指標。監測點位布設需根據水體面積、形態和生境特征進行合理規劃,監測頻次上則根據不同水體條件設定為每年3至4次。對于監測方法,文件提供了水質、水文、有機碎屑等方面的詳細操作指南。最后,文件附錄A和B分別介紹了大水面生態漁業資源量評估計算方法和報告提綱,確保監測與評估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大水面生態漁業資源監測與資源量評估技術規范 湖泊與水庫》適用于湖泊、水庫等大型內陸水體的生態漁業資源監測與評估工作。該文件特別針對那些從事或涉及大水面生態漁業資源管理和研究的專業人員,包括但不限于環境科學家、漁業管理人員、科研機構和技術服務機構。通過遵循本文件的規定,這些專業人員能夠更加科學、系統地開展監測和評估工作,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從而為保護和合理利用大水面生態系統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該文件也為各級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有助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