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頂山市煤礦事故應急預案.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平頂山市 煤礦 事故 應急 預案
- 資源簡介:
-
平頂山市煤礦事故應急預案 一 總 則 1.1 編制目的 科學有效應對煤礦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煤礦事故的人員傷 亡和經濟損失,維護公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 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生產安全事故報 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生產安全事故 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河南 省安全生產條例》、《河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平頂 山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河南省應急管理廳關于切實加強 事故災難類、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工作的通知》、《生產 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等國家現行有關法律、法規、 規程、規范。 1.3 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 地為主;依法規范,加強管理;協同應對,科學處置;預防為主, 平戰結合。 1.4 事故分級 — 2 — 按照事故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等,事故分為一般 (IV 級)、較大(III 級)、重大(II 級)和特別重大(I 級)四 級。 1.4.1 一般事故(IV 級):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 10 人以下重 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或 1000 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1.4.2 較大事故(III 級):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 或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或 1000 萬元 以上 5000 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1.4.3 重大事故(II 級):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 或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或 5000 萬 元以上 1 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1.4.4 特別重大事故(I 級):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 100 人 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或 1 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 事故。 上述數量表述中,“以上 ”含本數,“以下 ”不含本數。 1.5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平頂山市轄區煤礦發生的較大生產安全事故 及需要由市政府負責協助處置的重大、特別重大,或者超出事發 地縣級政府處置能力的煤礦生產安全事故。 重大、特別重大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按照國家、省 相關預案執行;一般事故的應急救援由各縣級政府負責處置。 — 3 — 二 危險性分析 2.1 煤礦概況 平頂山礦產資源豐富。原煤儲量 103 億噸,是華東和中南地 區最大的煤田,素有“ 中原煤倉 ”之稱。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是國 家確定的超億噸大型煤炭生產基地。 煤炭工業在平頂山市經濟建設中正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 用。但是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瓦斯、煤塵、水、火、頂板等的 威脅越來越嚴重,煤礦安全生產難度日益加大,嚴重地影響著全 市煤礦安全健康持續發展。 2.2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煤礦在原煤開采過程中存在重大事故風險,其中主要的、具 有行業特殊性的事故及其發生的可能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有 以下方面。 (1)平頂山地區煤礦均屬于瓦斯礦井,煤層賦存有瓦斯是 煤礦瓦斯事故的固有風險,不論是低瓦斯礦井還是高瓦斯礦井, 均存在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在歷史上,曾經數次發生重 大瓦斯爆炸事故,教訓十分慘痛。 (2)煤礦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煤塵,如果不采取有效地控制 措施,造成煤塵的飛揚和堆積,加之煤塵具有爆炸性和燃燒性的 特點,因此,各煤礦均存在發生煤塵爆炸(燃燒)事故的可能性。 (3)礦井火災事故,從其誘因分析,包括礦井的內因火災 — 4 — 和礦井的外因火災。如果對采空區密閉處置違反相關規定或不達 標,則存在發生內因火災的可能性。其中,礦井內因火災占礦井 火災的80%以上。煤礦生產系統中,瓦斯、煤塵具有燃燒的特性 之外,所使用的大量可燃物質,一旦遇到明火,存在發生外因火 災的可能性。一方面由于瓦斯燃燒、煤塵燃燒會導致礦井火災事 故,另一方面,瓦斯礦井的火災又容易引起瓦斯爆炸。 (4)礦井水災事故的水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兩大類。 大部分煤礦,多則開采幾十年,少則也有數年,存在不同程度的 采空區積水;由于地質條件的復雜性,不少礦井存在有充水斷層、 陷落柱、強含水層等水災隱患;再加之對礦井防治水管理一旦疏 漏,煤礦存在發生礦井水災的可能性。 (5)煤礦頂板事故包括頂板冒落、煤壁片幫、硐室坍塌等。 頂板事故是煤礦最常見、高頻發的事故之一。煤礦的開采,包括 巷道開拓、巷道掘進、煤炭回采、硐室開鑿、井筒開鑿等,破壞 了圍巖的原始狀態,因此,所有煤礦展開閱讀全文

關于本文
相關文檔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