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煤廠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7篇).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選煤 安全管理 制度 完整版
- 資源簡介:
-
安全人之家小編整理了選煤廠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7篇,選煤廠安全管理制度是確保生產活動順利進行、保障員工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預防各類事故發生的基石,它通過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體系,規范作業流程,強化風險控制,提升員工安全意識,為企業創造一個穩定、和諧的工作環境,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選煤廠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篇 一、配備各防火重點部位的消防器材、設備和設施,除搶險防火外,不得用于與防火工作無關的方面。 二、各防火部位的工作人員嚴加管理消防器材,注意維護保養、防凍、防潮、防損壞。 三、對無故損壞消防器材的.人員,除照價賠償外,根據情節給與罰款或其它處分。 四、消防器材失效,要隨時報告保衛科及時更換。 一、貫徹執行消防法規,保障單位消防安全符合規定,掌握本單位的消防安全情況。 二、將消防工作與本單位的生產科研、經營管理等活動統籌安排,批準實施年度消防計劃。 三、為本單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經費和組織保障。 四、確定逐級消防安全責任,批準實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程。 五、組織防火檢查,督促落實防火隱患整改,及時處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問題。 六、根據消防法規的規定建立專職消防隊、義務消防隊。 七、組織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實施演練。 八、擬定年度消防工作計劃,組織實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選煤廠安全管理制度第二篇 1、上崗前必須按規定穿戴好勞保用品,系好衣扣、袖扣、鞋帶、安全帽帶,女工發辮要可靠地盤放在工作帽內,嚴禁穿短褲、背心、拖鞋、高跟鞋等非勞防用品從事生產活動。冬天嚴禁穿大衣上崗,凡有違者一次罰款50元。 2、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與巡回檢查制度,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和處理,在生產與安全發生矛盾時,以安全為主。 3、任何設備發生故障后不得隨意進行處理,必須由專人進行檢修。 4、禁止在設備和管道上亂放衣物、工具、雜物,更不準隨意在廠內、車間、崗位焚燒垃圾和其它雜物。 5、任何人不準隨意靠近標有警示的'區域,更不準在警示區域打鬧、觀望。 6、發現有違規喝酒上崗者,由帶班長負責強行將其護送離崗。 7、嚴禁攜帶引火物和發火物進入帶有易燃易爆危險的場所。 8、嚴禁用汽油等極易揮發可燃性液體擦洗設備、用具和衣物。 9、各種傳動機械及電器設施的檢修、移動、加油、清掃及故障處理時,都必須在切斷電源停機后進行,掛停送電牌,并執行工作票制,過程中不準任何人隨意開機和送電。 10、未經申請批準,任何人不準擅自打樁,更改設施管道、電路、電器。 11、發生事故所在工段,當事者應立即上報調度和帶班長,在15分鐘內不上報者要追究其責任。 選煤廠安全管理制度第三篇 1、能夠引起生產過程中重大事故的危險源必須實施連續的檢查和監測,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廠部及車間每周進行一次危險源的專項檢查。 3、崗位工填寫危險源日檢查記錄,班長對崗位工檢查信息進行簽字確認。 4、對當班發生的較大隱患及輕微以上事故,分析對應危險源的管控情況,分析導致隱患、事故發生的.危險源是否辨識到,是否失控。并將分析信息記錄在危險源檢查表中。 5、各車間每月對本車間危險源的管控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新增危險源,并制定管控措施及標準,當月下發到所屬崗位。 6、對辨識的重大危險源廠部領導每月至少檢查一次,車間主任每周至少檢查一次,車間班組長每班檢查,檢查結果錄入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危險源檢查卡中。 選煤廠安全管理制度第四篇 為了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發生,保證員工人身及企業財產安全,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一、消防監督檢查 1.廠部每月組織一次對全廠的消防檢查; 2.每日當班班長對本車間進行消防巡查。內容包括: 2.1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暢通,安全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是否完好; 2.2消防設施和消防安全標志是否在位、完好; 2.3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人員在崗情況。 3.對查出的不符合、隱患,下發“(隱患)整改通知單”及時整改。 二、管理要求 各車間對配置消防設施進行掛牌編號,使之處于完好狀態。 車間負責本車間消防設施的統一監督管理。各崗位的消防設施由崗位人員負責日常維護保養管理,確保各種消防設備、設施、整潔、衛生、完好。崗位人員必須了解本崗位所配備消防設施的性能、構造和注意事項,熟練掌握其適用對象和操作方法。 配備的消防設施應由有資格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確保其完好有效。 任何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使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不得埋壓、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間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嚴展開閱讀全文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