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魯木齊石化“9.5”一般中毒窒息事故.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烏魯木齊 石化 9.5 一般 中毒 窒息 事故
- 資源簡介:
-
烏魯木齊石化“9.5”一般中毒窒息事故1、事故經過烏魯木齊石化分公司二化肥裝置于 8 月 28 日大檢修結束恢復開工,由于寧夏吳忠儀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吳忠廠)承擔檢修的氨泵出口調節閥 FV-151 漏量大,氨流量無法調節。9 月 4 日檢查該閥時發現連接塊螺紋磨損,為維持二尿素運行,工藝操作流量調節改為泵出口截止閥控制,當時負荷約為 100%,氨流量 40 噸/小時,壓力 15MPa。由烏魯木齊石化分公司代管的烏魯木齊石化總廠化肥儀表車間(簡稱儀表車間)與吳忠廠現場檢修組商議后決定拆下該閥的執行機構,重新加工一個連接塊予以更換。9 月 5日上午辦理工作票,工作票內容為拆除執行機構、上閥桿連接塊、回裝執行機構、恢復氣源。11:30 儀表車間儀表工俞兵(男,29 歲)等人和吳忠廠人員攜帶防毒面具到現場做作業前的準備工作。儀表負責人提出為防止作業過程中閥芯下落,憋停氨泵,建議要在閥桿上加一個固定套。14:30,作業人員在閥桿上部螺紋處加背帽,在閥桿上加固定套,拆下執行機構。期間,2 名監護人因另有任務離開了現場。拆下連接塊后發現閥桿與連接塊連接的螺紋有磨損,新加工的連接塊不合適,商議重新加工一個連接塊。吳忠廠又派鉗工張克儉(男,46 歲)參與修閥。為修復閥桿螺紋,俞兵到儀表車間庫房領取了板牙回到現場,將板牙套在閥桿上開始修復閥桿螺紋,當修到背帽處時由于無法繼續向上修,退出板牙。取下背帽,張克儉接著修絲。21:03 分,突然閥桿飛出、液氨噴出外泄。飛出的閥桿擊中張頸部,張立即倒下,其余人員立即向外撤。俞兵沒戴上防毒面具,誤撤到窗戶下,中毒死亡。此次事故造成張克儉、俞兵 2 人死亡。2、事故原因:9 月 3 日,FV-151 出現內漏,現場檢查發現閥桿隨著管線振動有旋轉現象。反饋桿變形,扭曲 90 度。裝置停車后,儀表人員修復了反饋桿,為防止閥桿旋轉,用木塊固定了閥桿。第二次開車投用后,該閥仍然不能正常控制流量,漏量仍然很大。9 月 4 日吳忠廠儀表人員打開膜頭發現膜頭連接桿松動,加裝了一個彈簧墊片。當晚在對該閥閥桿行程進行調整時發現連接塊螺紋損壞,于是當夜加工了新的連接塊,準備 9 月 5 日更換。在 9 月 5 日的作業中發生事故。該閥由吳忠廠檢修后,在回裝過程中裝配質量不合格導致膜頭松動。由于膜頭松動,無法壓緊閥桿,造成閥桿在高壓沖擊下晃動,固定銷斷裂,螺紋磨損。作業中作業人員在線修螺紋時又向下套絲,使閥桿受到很大的扭力,加速了螺紋連接的失效,最終造成閥桿飛出,導致事故的發生。經事故調查組確定,吳忠廠承擔事故主要責任,烏石化承擔事故次要責任。(1)直接原因:該閥的閥桿與閥芯是通過套管螺紋連接,并有定位銷固定,閥桿與閥芯的連接定位銷斷裂,閥桿、閥芯與閥桿連接的螺紋都已完全磨平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2)間接原因:在作業過程中修理閥桿原有螺紋時又向下套絲 8 毫米,使閥桿受到很大的扭力,加速了螺紋連接的失效。事前維修人員只是對防止閥芯下落采取了防范措施,沒有意識到閥桿承壓下可能會飛出。思想麻痹,對事故預想不周全,防范措施不全面是造成事故的間接原因之一。在作業過程中,2 名監護人因另有檢修任務離開作業現場,沒有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不到位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間接原因。(3)吸取事故教訓的幾點要求。各單位要組織有關人員學習“9.5”事故通報,深刻吸取事故教訓,杜絕此類事故的再次發生。要認真研究新體制下保證檢維修質量的管理辦法,明確甲、乙方安全職責。各單位要繼續抓好事故應急計劃的編寫和演練工作,提高員工在事故狀態下的應急處理能力。嚴抓作業票的有效執行。作業內容與作業票一致,明確簽字人的職責,保證作業人、監護人、簽發人各負其責。展開閱讀全文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