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類與調查技術規程DB13T5953-2024.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土壤 污染源 分類 調查 技術規程 DB13T5953 2024
- 資源簡介:
-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類與調查技術規程》講解了河北地區土壤面源污染調查的標準化流程和技術要求。文件規范并指導了一套全面系統的調查流程,涉及從初步籌備到最終數據處理和報告編撰的一系列具體方法步驟。針對土壤污染,該規程詳細界定了包括工礦業、農業和生活在內的三類面源污染及其下屬的具體細目;同時闡述了各個調查階段的重點事項如:前期資料整理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對被調研區的歷史文獻資料做充分的梳理和分析以獲取第一手信息;實地勘察土壤污染狀況以及區域內污染物的分布;取樣的科學性和精確性,涵蓋了采樣地點選擇、采集數量以及如何避免污染樣品的技術要點等環節,確保所取得的土壤樣本具備準確性和可比性;在分析測試部分,規定了化學性質分析和其他必要的環境參數檢測指標;質量控制強調了整個調查活動中質量監督管理的重要性;并對最后形成的調查成果檔案建立了嚴格規范,包含記錄保存、數據管理等方面的規定。
《土壤面源污染源分類與調查技術規程》適用于各級環保部門、科研機構及相關專業人員開展河北范圍內土壤污染源的監測和防治活動。此標準為執行河北省區域內的土壤保護任務提供了詳盡的技術支持和行為指引,旨在通過對人為導致的大面積分散型土壤污染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來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它為制定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策略、評估現有污染狀況并預測潛在風險提供依據。適用的對象包括負責環境保護規劃的專業工作人員、承擔具體治理項目的企業單位、從事學術研究或教學的專家學者及研究生等有志于深入了解土壤生態保護領域的人員。這份標準不僅對當前河北省土壤質量改善有著實際指導意義,并且對于類似地理條件下其他地區的土壤保護實踐同樣可以借鑒參考。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