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暖民用建筑室溫無線采集系統技術要求DB11T2035-2022.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供暖 民用建筑 室溫 無線 采集 系統 技術 要求 DB11T2035 2022
- 資源簡介:
-
《供暖民用建筑室溫無線采集系統技術要求》講解了該標準的制定、實施背景與具體的技術規范,內容包括系統的組成架構及其功能特性,以及對裝置本身的詳細性能參數和配置要求。文件說明此無線采集系統是針對供暖期間室內空氣溫度進行測量與記錄的重要設施。它從術語定義入手,闡明“室溫無線采集裝置”是在建筑物內固定位置用于監測并上報室內空氣狀況的數據傳感設備;“室溫監測應用平臺”則由多個軟件組件構成,用以接收各監測端發回的信息并提供分析結果反饋給管理部門等使用方。文中進一步描繪整個體系結構由三個層面搭建而成,分別是負責前端感知環境參數值變化的傳感器層或感知層、確保信息可靠傳輸到達目的地所依賴的通信網絡通道即網絡層和支持后端處理分析及最終展示界面呈現工作的管理層或者說應用層,并且著重指出通信鏈路可選用窄帶物聯網(NB-Iot)、4G或5G等現代移動通訊技術來保證穩定高效的連通狀態。在關于終端硬件設備的要求方面規定了精度范圍在10℃到30℃之內,其誤差不得超過±0.2℃,還能夠獨立顯示讀數與時間標識并且配備必要的異常檢測機制。同時強調此類設備需擁有自動更新存儲記錄能力,即使出現突發狀況導致上傳中斷也依舊保有足夠時長的數據副本。對于數據提交頻率給出了建議性的指導意見——以30分鐘為一個循環單位獲取最新數據點,每間隔60分鐘后打包成組發送一次到服務器。此外還對安全認證提出了明確的標識規則,使得每一臺在線儀器都有據可查便于追蹤管理和故障排查。
《供暖民用建筑室溫無線采集系統技術要求》適用于那些旨在提升城市能源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的城市供熱部門及其下屬企業,在新建住宅項目中作為基礎設施納入考慮或是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一部分進行部署升級。特別適合那些需要實時掌握轄區內所有住戶家中暖通設備運轉狀態、保障居民冬季舒適度的地方政府機構。這一地方性行業標準不僅有助于促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也對改善公共事業運營質量起到積極作用。對于從事相關產品生產制造的企業來說,這是指導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進的重要依據,能夠確保產品符合最新的法規政策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