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象災害風險調查技術規范 第1部分:暴雨DB11T1589.1-2023.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氣象災害風險調查技術規范 第1部分:暴雨DB11T1589.1-2023 氣象 災害 風險 調查 技術規范 部分 暴雨 DB11T1589 2023
- 資源簡介:
-
《氣象災害風險調查技術規范 第1部分:暴雨》講解了適用于北京市范圍內的暴雨氣象災害風險調查方法,內容涵蓋了規范的基本要求、適用的技術方法和具體的實施方案。本文件規定了關于24小時內降雨量超過或等于50毫米的降水作為暴雨標準的定義,并闡述了此類災害調查的基本步驟和技術規范,如數據來源的明確標識以及定期更新機制以確保信息的準確性與及時性。該技術規范不僅對過去的DB11/T 1589.1進行了替代,在調查的內容上有較大的調整和完善。對于暴雨致災因子(例如觀測站點布局與監測頻率等)的調查進行了更改;環境因素和承災體這兩方面也做了相應內容上的優化調整,使整個風險評估體系更完整準確地反映實際情況。增加了針對特定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特征開展實地走訪調查的規定,在歷史災情、環境狀況、承災能力和應對措施上加入了更加詳實的信息搜集渠道與方式,包括文獻資料整理、已有成果分析、實地觀察記錄和數據分析處理等手段的應用,形成了多維度、多層面的暴雨災害風險評估模式。
《氣象災害風險調查技術規范 第1部分:暴雨》適用于氣象服務領域中的專業研究人員、政府部門的防災減災管理人員及從事相關研究或實施工作的技術人員,尤其是北京市范圍內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暴雨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提升公眾防御意識的專業團隊或者社會組織等。這些適用對象能夠根據此技術規范中規定的標準化調查流程及內容,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全面的風險因素考察,為后續制定有效的風險管理和響應計劃提供有力支撐。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