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規范 第3部分:淡水SCT9102.3-2007.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規范 第3部分:淡水SCT9102.3-2007 漁業 生態環境 監測 規范 部分 淡水 SCT9102 2007
- 資源簡介:
-
《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規范 第3部分:淡水》講解了淡水漁業生態環境監測的全面要求與指導。該規范確立了淡水環境監測的基本原則,包括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它描述了具體的監測項目,涵蓋水溫、pH值、溶解氧、化學需氧量等物理化學指標,以及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等生物學指標,為評估水域生態健康提供依據。文中詳細規定了不同監測項目的采樣方法,針對河流、湖泊和水庫等不同類型水體的特點,制定了差異化的采樣點位選擇規則,保證樣本具有代表性。同時,對樣品保存和運輸提出了嚴格要求,防止因處理不當導致數據失真。文件還強調了監測頻率的重要性,根據不同季節和環境變化特點,設置了合理的監測周期,以捕捉到完整的生態動態信息。此外,對監測數據分析方法進行了闡述,采用統計分析、趨勢分析等多種手段,使監測結果更具科學價值。最后,規范了監測報告編制的內容和格式,明確了從標題頁到結論建議的每一個組成部分,確保報告的專業性和規范性。
《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規范 第3部分:淡水》適用于從事淡水漁業生態環境監測的相關機構和個人。這包括各級環境監測站、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也涵蓋了漁業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對于需要進行水質評價、生態環境影響評估的企業而言,本規范提供了權威的操作指南。在淡水流域保護規劃制定過程中,該文件同樣發揮著重要的參考作用,幫助相關人員建立系統的監測體系,為保護和改善淡水生態系統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