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旱耐鹽型雜交棉高產栽培技術規程DB13T5525-2022.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抗旱耐鹽型雜交棉高產栽培技術規程DB13T5525-2022 抗旱 耐鹽型 雜交 高產 栽培技術 規程 DB13T5525 2022
- 資源簡介:
-
《抗旱耐鹽型雜交棉高產栽培技術規程》講解了抗旱耐鹽型雜交棉在特定氣候和土壤條件下的高產栽培技術,包括整地、播種、田間管理和收獲等環節的具體操作要求。該文件明確了棉花生長期間的適宜溫度為19至22攝氏度,光照時間不少于1500小時,無霜期需達到190至220天,并指出適合含鹽量不超過0.4%的土壤。文中還詳細描述了產量結構指標,如每畝栽植密度應在3000至3500株之間,籽棉畝產量應不低于350公斤,單株成鈴數需超過20個,單鈴重不少于6克。此外,文件對造墑整地、播種方法、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進行了具體指導,強調了查苗補苗、中耕、整枝等田間管理措施的重要性,以及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的具體方案,確保棉花在整個生育期內得到科學合理的管理。
《抗旱耐鹽型雜交棉高產栽培技術規程》適用于鹽堿旱地棉田的種植戶和技術人員。它不僅為這些地區的農民提供了詳細的抗旱耐鹽型雜交棉栽培指南,也為農業技術人員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通過遵循本規程,種植戶可以更好地應對干旱和鹽堿環境帶來的挑戰,提高棉花的產量和質量。同時,該規程也為相關科研機構和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參考,有助于推動我國棉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展開閱讀全文

關于本文
相關文檔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