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險源辨識的兩種方法.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危險源 辨識 方法
- 資源簡介:
-
《危險源辨識的兩種方法》講解了MES評價法的具體內容及其應用范圍。MES法是2002年由我國安全生產專家宋大成提出的,該方法已在多個行業如冶金、機械、化工、電力、建筑等廣泛應用,并在科研、講師、倉儲及物業管理等領域取得成功。文中詳細闡述了風險定義為特定危害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的組合,通過公式R=LS=MES來量化風險程度。其中L表示事故發生可能性,S代表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后果,M反映控制措施的狀態,E體現暴露頻繁程度或危險狀態出現頻次。對于人身傷害和職業相關病癥,主要考慮人體暴露于危險狀態的頻繁程度E1;對于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則關注危險狀態出現的頻次E2。每個因素根據其嚴重性和發生頻率被賦予不同的分值,并通過表格形式列出具體賦值標準。此外,還介紹了如何根據這些分值確定風險等級以及評價分值的方法,強調在確定后果嚴重程度時不應因存在控制措施而降低S分值。
《危險源辨識的兩種方法》適用于冶金、機械、化工、電力、建筑、船舶制造、煤炭開采、交通運輸等多個行業的企業單位。同時,也適合從事科研、教學培訓、倉儲管理、物業管理等領域的機構和個人使用。無論是生產一線的操作工人還是管理層決策者,都能從這種方法中受益,通過對作業環境中潛在危險源的有效辨識和評估,制定出更為科學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確保人員生命健康和財產環境的安全,提高整體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