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2月《特別重大自然災害損失統計調查制度》.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特別重大自然災害損失統計調查制度 2020 特別 重大 自然災害 損失 統計調查 制度
- 資源簡介:
-
《特別重大自然災害損失統計調查制度》講解了特別重大自然災害損失的統計內容與指標,旨在建立規范化的統計體系,全面、及時掌握特別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該制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要求所有統計對象必須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所需資料,并強調統計機構和人員對涉及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予以保密。統計范圍涵蓋了洪澇災害、臺風災害、低溫冷凍與雪災、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嘯災害等多種類型的特別重大自然災害,包括災區人員受災、居民住宅用房損失、非住宅用房損失、農業損失、工業損失、服務業損失、基礎設施損失、公共服務系統損失以及資源與環境損失。其中,經濟損失僅指直接經濟損失,不包含間接經濟損失或恢復重建費用,且按重置價格核算。此外,該制度詳細規定了調查方法、災害損失的統計報送、組織方式和數據采集、統計資料公布及數據共享、質量控制等內容,并附有多種報表格式,如經濟損失統計匯總表、人員受災情況統計表等,以確保統計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特別重大自然災害損失統計調查制度》適用于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特別是在應急管理、民政、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衛生健康、教育等領域工作的人員。它為這些部門提供了詳細的統計指南,幫助他們準確評估特別重大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從而為國家和地方編制災區恢復重建規劃提供決策依據。此外,該制度也適用于參與救災和重建工作的社會組織和企業,指導他們按照統一標準進行損失統計,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進而提高整個社會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