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力容器滲透探傷操作規程.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壓力容器 滲透 探傷 操作規程
- 資源簡介:
-
《壓力容器滲透探傷操作規程》講解了壓力容器產品滲透探傷的控制流程,確保檢測過程規范化和標準化。該規程明確了滲透探傷適用于原材料鋼材及管材、加工產品鍛件、鑄件及焊接件的檢測。滲透探傷的操作包括六個基本步驟:清洗、滲透、去除、干燥、顯像與檢驗。在清洗階段,需清除被檢零件表面所有污染,采用機械方法、化學方法或溶劑去除法等,且準備工作范圍以探傷部位四周向外擴展25毫米。滲透時根據零件特征選擇噴涂、刷涂、澆涂或浸涂,并依據溫度調整時間,15至50度環境下滲透時間為5至10分鐘,3至15度則需適當延長。去除環節針對溶劑去除型滲透劑用清洗劑處理,避免過量使用清洗劑。干燥可采用布擦干、壓縮空氣吹干等方式,表面干燥溫度不超過52度。顯像過程中,顯像劑厚度為0.05至0.07毫米,時間為10至30分鐘。檢驗要求觀察顯示跡痕在顯像后7至30分鐘內進行,照度至少達到350勒克斯。探傷結束后,必要時應清除殘留顯像劑以防腐蝕或影響使用。
《壓力容器滲透探傷操作規程》適用于壓力容器制造和維護行業的相關企業及機構,尤其涉及原材料鋼材、管材以及成品鍛件、鑄件和焊接件的質量檢測部門。此規程有助于確保這些行業中的質量控制人員能夠按照規范準確執行滲透探傷操作,提高產品質量,保障安全運營。同時,它也為從事壓力容器生產和維修的技術人員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南,確保每一步驟都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從而有效預防潛在的安全隱患。
展開閱讀全文
